7月9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的紀念日,國家博物館同時推出意大利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的新聞報道播出時,現(xiàn)場展出的米開朗基羅著名雕像大衛(wèi)·阿波羅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馬賽克。然而,對于央視這一做法,眾多網(wǎng)友表達了不同意見,比如,網(wǎng)友“自然繭破繭而出”認為,“既然這個新聞片段是專門做藝術品的,怎么能這么不尊重藝術品?誰在遮誰的丑?”當日15點54分,新聞直播間播出此新聞復播時,大衛(wèi)·阿波羅身上的馬賽克已經(jīng)被去除。
正方
公共頻道
要有馬賽克意識
公共頻道畢竟不是藝術品鑒賞頻道、付費頻道或者其他性質的頻道,其統(tǒng)一的播出“標尺”就是文明、健康、無視覺上的感官刺激。特別是公共頻道講究就是“公共”,面對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這種參差不齊的受眾群體,播出的新聞畫面就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差異性和觀眾的視覺感受,而不能單純以藝術為名來代之所有觀眾的觀念。藝術品可以盡情展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但是藝術作品更多地應當在藝術館、博物館中展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品味。當在公共頻道因報道需要出現(xiàn)一些畫面時,還是要注意社會效果,盡可能減少對觀眾視覺上的刺激。比如,對于大衛(wèi)·阿波羅、維納斯等此類藝術品,在公共頻道出現(xiàn)時,一些重點部位就必須打上“馬賽克”,這也是一種公共規(guī)則。
筆者以為,對于那些以裸體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品,需要全景欣賞的請到博物館,而不是在公共電視屏幕上觀看,電視屏幕呈現(xiàn)的應該是公眾能夠普遍接受的影像,如果出現(xiàn)一些需要特殊處理的畫面時,卻對這些敏感畫面不加處理,就可能會讓這些畫面有些不雅;蛟S,有人認為筆者此番論述是小題大做,或許也有人認為在開放的時代,這種觀念有些迂腐,但是,平心而論,將裸體雕像的生殖器呈現(xiàn)在電視機前,將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還有藝術價值可言嗎?此外,我們不能因為有網(wǎng)友反對在播放雕塑藝術品畫面時打上“馬賽克”,就放棄這一基本的原則,公共頻道永遠是公共的領域,維護公共的信譽和品質將是長期追求的目標。
所以,央視新聞頻道沒有理由放棄這一基本原則。作為公共頻道,就是要體現(xiàn)公共的品質,即便是藝術品也需要講究“出鏡”的方式和方法,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而不宜一股腦兒地端上來,或者隨意放棄自己的原則而“屈服”于網(wǎng)友的質疑,讓觀眾感到這種做法有些太隨意、有些“亂彈琴”。
唐衛(wèi)毅
探究
展示藝術形象
沒必要遮遮掩掩
講分寸,重尺度,應該分什么事情,假如涉及到重大的政治事件,突發(fā)的惡性事件,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央視完全有必要進行特殊處理和報道,而對于一個大衛(wèi)裸體藝術雕像,有必要這么緊張兮兮嗎?作為一個藝術品,我想,在當今這樣一個已然比較開放的社會,公眾還是能夠接受得了的。試想,現(xiàn)在的媒體如此豐富,傳播渠道這么廣泛,人們對于什么大尺度的東西沒見過?況且這又不是真人秀類的行為藝術,干嗎那么拘謹呢,如此猶抱琵琶半遮面,到底是在遮丑,還是矯情呢?
其實,在我們這個社會,真正丑陋的陰暗面實在是太多了,它們根本就拿不到陽光下面來。而大衛(wèi)裸體像作為藝術的化身,能夠公開地走入國家博物館,儼然,展示的是美感,呈現(xiàn)的并不是丑陋,央視何必又替大衛(wèi)羞羞答答、忸怩作態(tài)呢!
誠然,央視的出發(fā)點可能完全是好意,是出于對部分公眾的考慮,是為了照顧一部分人的負面情緒,這點我們非常理解。我想說的是,很多東西應該因事而異,區(qū)分對待,媒體努力去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這是必須的,正如廣電總局推出限娛令一樣,我們就表示非常支持,因為當下的某些娛樂節(jié)目確實存在水準低、嘩眾取寵、浮躁低俗的缺陷,限制或叫停是令人稱快的。
而大衛(wèi)裸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名家名作,想必再怎么樣,也低俗不到哪去,所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向公眾展示藝術形象,沒什么不妥。從網(wǎng)絡上呈現(xiàn)的負面聲討來看,央視在新聞首播3個多小時后作出改變,新聞直播間播出此新聞復播時,大衛(wèi)·阿波羅身上的馬賽克已經(jīng)被去除,足以說明央視完全可以放開直播,沒必要遮遮掩掩,為藝術蒙羞!
龐鳳山
反方
對待藝術
應懷敬重之心
米開朗基羅著名的全裸雕塑作品《大衛(wèi)》該不該打馬賽克?有網(wǎng)友質疑:依此角度,寧波大劇院前的那尊大衛(wèi)裸雕,是不是該穿條短褲呢?以后得給維納斯戴胸罩了?
《大衛(wèi)》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傳世之作,聞名世界,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堪稱無價之寶。如今國內外不少酒店、旅游景點等公共場所都有類似的仿品,以顯品位。
如果新聞打碼只是因為播出內容可能有傷風化或對觀眾造成負面影響的話,那就有點庸人自擾了。既然是藝術品,就應該毫不保留地用藝術的眼光來對待,應該懷尊重之心,而不應該遮遮掩掩,大不了當時拍的時候不拍下半身,那也比打馬賽克好呀。試想,看得懂的孩子打了馬賽克也看得懂,不懂的孩子去掉馬賽克他也看不懂的。
好在央視在新聞首播3個多小時后就作出改變,該新聞在復播時,大衛(wèi)·阿波羅身上的馬賽克已經(jīng)被去除。對于“馬賽克”之爭,央視可能也有自己的理由,我們也沒有必要將它放大。只是對于藝術,我們可以不懂,但不能褻瀆;不能“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呀,更何況只是一個雕塑!如此馬賽克遮掩,豈不是此地無銀,到底是誰在遮誰的羞呢?
馬龍華
延伸
分級制度
才是最好的馬賽克
一者,視頻內容打上馬賽克是新聞編輯的基本原則,只要編輯覺得可能影響受眾審美、有傷風化或對觀眾造成嚴重的負面情緒,就有選擇打碼的權力。
二者,電視傳播受眾與博物館展覽的受眾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普適的,后者是相對專業(yè)的,就譬如一些生殖健康展,在展廳當然無須任何遮羞布,但上了電視屏幕就顯然未必適合公開播出。
三者,中午時分打碼的新聞在時隔三四個小時后就去掉馬賽克,熟悉電視新聞編輯的都知道,這是一個重新剪輯編輯、報播制作的過程,起碼說明節(jié)目對網(wǎng)絡民意相當重視,這樣的反應速度與互動姿態(tài),于嚴肅新聞節(jié)目而言,確有值得激賞之處。
眼下的糾結是:打上馬賽克,藝術欣賞者不樂意,不打馬賽克,節(jié)目編導有失職之虞。說到底,還是因為電視電影缺乏起碼的分級制度所致。因此,一旦遇到大衛(wèi)·阿波羅的時候,保守或開放都各有各的道理。類似的糾結,并不鮮見。今年4月份熱映的《泰坦尼克號》,幾秒裸戲引發(fā)的輿論喧囂,連美國導演卡梅隆都深陷其中……反思到最后,或輕或重的“審看權”備受自由裁量的拷問,而分級制度再次成為制度缺失的“陣痛”。
影視分級制度的缺失,直接導致馬賽克不知往哪兒打、刪戲的刀子不知往哪兒下,最后的結果就是缺乏一個操作的“準星”。今年1月30日,博納影院宣布將自行制定“觀影分級制度”。遺憾的是,個別影院的分級制度,雖然初衷良善,并不能扭轉審查中的集體尷尬。事實上,歐美早建立了電影電視的分級制度,隨著多元價值的碰撞與對壘、審美與道德標桿的動態(tài)演進,內容分級已成為文化傳播的大勢所趨。
分級制度才是最好的“馬賽克”。影視審查的程序正義有案可稽,才有內容傳播的目的正義可期。
鄧海建
■三言兩語
●央視向來比較謹慎保守,對于央視的這種中規(guī)中矩式的“獨家風范”我們也是非常理解的,擁有數(shù)以萬計的龐大收視人群,影響力非同一般,肯定要考慮負面影響。
——韓偉軍
●從堅持播出“慣例”在敏感畫面上打上“馬賽克”,到“屈服”于網(wǎng)友的壓力去除“馬賽克”,不過3個小時的時間,相信央視新聞頻道內部在如何操作上也會有些爭議?梢岳斫,因為網(wǎng)友也是意見不一!
——謝宏
●作為在國內外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央視新聞頻道,在播出畫面敏感部位上打“馬賽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做得沒錯。
——修寧
●觀眾的文化素養(yǎng)不同、欣賞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決定著公共頻道要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一些不雅的畫面,或者不宜“出鏡”的畫面。
——梁格
●雖說很多的裸體雕塑、裸體油畫都是藝術品,甚至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但是作為公共頻道,將敏感部位直接在電視畫面上播放出來,還是有些影響觀眾的視覺。其敏感部位在公共頻道的電視屏幕上放大并出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反而會讓觀眾感到“不藝術”。
——孟飛
●對于央視的這一做法,網(wǎng)意洶涌,質疑媒體心中有鬼、不懂藝術,終于重播的時候馬賽克消失了?烧媸钦f不清楚!
——柳俊煙 |